>> 您现在的位置: bet356官网 >> 学生园地 >> 课堂内外 >> 教育看台 >> 正文
大学生和农民工晒账本: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        【字体:
大学生和农民工晒账本: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
作者:李德华    文章来源:博客    点击数:621    更新时间:2010-12-7

 

核心话题  

  读书贵,就业难,好不容易找个工作,却是薪水微薄,不少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迷茫:知识为什么贬值了,读书真的无用了吗?      

  毕业几个月了,小林的日子一直过得挺紧巴。  

  5个月前,小林从省城一所普通高校毕业,在一家企业上班,每个月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———吃穿600元,房租、水电费、手机费等500元,加上其他一些花销,一个月下来,基本剩不下多少钱,更别提给远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寄生活费了。  

  小林和同学们常会好奇地打听彼此的经济状况。她听说有不少人过得比自己糟糕得多,不仅是月光,有时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。偶尔手头紧的时候,小林也会发发牢骚:还不如去当农民工!”  

  在省城济南,一些农民工的收入已足以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眼红。来自聊城农村的老李是个钢筋工人,16年前就来济南打工,现在,他每天的收入是100元,一个月省吃俭用的话,能给家里寄回两千多块钱。  

  这样的差距一度让小林陷入迷茫,她曾和同学们一起算过一笔账,大学四年,每年学费以5000元算,加上生活费、电脑、手机等杂七杂八的费用,四年下来,少说也要五六万元。毕业后如果以每个月2000元收入算,光上学时的花销,不吃不喝也得两年半。  

 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,十几年了,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要多学知识,考上大学。可大学毕业了,却发现知识没能让我过上理想的物质生活,这究竟是怎么了?”  

  小林迷惑了。她常常回忆起几个月前网上盛传的一条新闻,主人公已经大学毕业5年,曾摆过地摊、当过代课教师、睡过天桥底,却依然多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,一怒之下,烧了毕业证。每次想到这个同龄人,她的心里就会泛起一丝酸楚。  

  迷惑归迷惑,小林却从没后悔过当初选择上大学。如果不到城里上大学,我不知道现在会在哪个工厂的哪条生产线上机械地劳作,如果没有这段上大学的经历,我看问题的视野绝对比现在窄得多。她觉得,这些都是无法用财富衡量的。  

  正因为如此,面对明年就要高考的弟弟,小林的立场很坚定———不管考得怎么样,一定要上大学。  

  和她一样坚定的,还有老李。老李之所以要在外风餐露宿这么多年,就是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大学。现在,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,一个在城里找到了稳定的工作,一个正准备考研。没什么比孩子这样成器更让他高兴了,我们挣得再多也都是体力活,风吹日晒,哪舍得让孩子受这份罪?”  

  从城里到农村,现在哪家不重视教育?在老李老家,不少曾经辍学创业的年轻人特地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。一位年轻的爸爸曾对他说,知识不一定带来多少钱,但一定会影响一个人。  

  数据  

  大学生越来越多  

  按照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,从现在起到2020年,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。  

  高学历仍有高薪水  

  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发布的数据表明:按学历分类的企业工资指导价位中,博士及以上学历最高,平均每人年工资总额为61656元,硕士、本科和大专学历分别为42392元、31799元和22856元,初中及以下学历最低,平均每人年工资总额为17497元。(记者 马云云)      

  评论 起薪低不可怕,没前途才可怕

[NextPage]

  

  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日前透露,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。这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消息。喜的是农民工身价上升,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地位都将得到改善;忧的是即将或者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可能会因此感到气馁。  

  知识就是财富,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人重复过多少遍,以至于像公理一样不容置疑。而眼下的劳动力市场上,有知识的才子并不像以前那样有财了,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,当了蓝领,吃起体力饭。于是,有人就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顺口溜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似乎社会分配又有了脑体倒挂的趋势。  

  问题出在哪里?社会分配机制或许有问题,但主要根源还在于我们对于知识的误解和过高的期待。  

  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争取不到较高的身价,通常不是知识的价值出了问题,而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。信息时代,知识爆炸,如果一个人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脑子里,即便学富五车,对于用人单位来说,也是百无一用,毫无价值。一个人掌握了许多无法运用的知识,不但不是财富,有时还成了祸害。赵括、马谡都出身于军事世家,谈起兵法也头头是道,打起仗来最终还是全部乱套,性命都丢进去了。事实上,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,一个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有能力的人。劳动力市场已经用价格做出了判断。  

  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,很多教育界人士也在反省,是不是教育出了问题。如果高校培养的学生都是满腹经纶的书呆子,教育自然是有问题的。因此,有激进人士主张高等教育向职业教育靠拢,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。这或许可以暂时解决就业难,并对农民工形成竞争优势。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走入新的歧途。如果高校走出来的都是车工焊工电工钳工等各种熟练工人,中国恐怕就成了永远的世界工厂了,不要说创新,连山寨的能力也丧失了。  

  把知识转化为技能,把技能转化为财富,唯有如此,一个有知识的人就不会抱怨自己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。当然,我们也不要奢望所有的知识最终能转化为现金,很多人的知识或许一辈子都用不上,但同样是人生的一笔财富。熟读唐诗三百首有用吗?如果财迷心窍了,这些知识一定是没用的。但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,你学到的这些无用的知识却会提高你的修养和气质,让你达到与众不同的人生境界。  

  无论大学毕业生怎样蓝领化,就我们所了解的现状以及有关方面的数据而言,读书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大有用处,学历的高低与薪水依然是成正比的。事实证明,有知识的人才会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,也会得到更高的薪水。读书无用论的泛起证明很多人有着急于套现的心态,这与生活的压力不无关系。一出校门,就要面对高房价甚至高菜价,生存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,一些大学毕业生不得不与农民工竞争岗位,而他们的知识甚至还不如农民工的技能有优势,况且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越来越多,而民工荒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。  

  所以,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、收入低的问题,不只是教育模式和分配制度的问题,还关系到社会保障的问题。一个保障制度相对健全的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创造出宽松的生存环境,化解他们的焦虑,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成长。对于大学生来说,起薪低并不可怕,没有前途才可怕。(沙元森)  

  众论 求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 

  我坚信培根的话:知识就是力量。这种力量,就是改变命运的力量!之所以坚信这个观点,并非出于对哲人的膜拜,而是来自于一个农家女自身最真切的体验。  

  三十多年前,鲁西南农村是怎样的贫穷落后,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到。我的父亲虽是农民,却还是高小毕业的读书人,农闲之余自学了周易、地理、历史、生物、医学等各种被乡下人认为不务正业的书本知识。关于我的求学,几乎所有的亲友都劝过他:男娃上学是好事,丫头是赔钱货,上什么学?还不如帮你干点农活!可是父亲从来都是一笑置之。  

  最终,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上了名牌大学。从大学外语专业毕业后,我先去外贸公司工作数年,经济脱贫后,我又继续深造读了法学硕士,现在任教于一所党校。我的兄弟们,也得益于父亲的教育观念,目前都已事业有成。每次全家团聚的时候,我的母亲总是满怀崇拜之情:老头子,你真有本事!而父亲回应最多的一句话却是:不是我,是知识改变了孩子的命运!



文章录入:莫如发  责任编辑:周美娟 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网友评论: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数据载入中,请稍后……
    广告298X245
    >> 专题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