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您现在的位置: bet356官网 >> 学生园地 >> 留守儿童 >> 留守现状 >> 正文
留守儿童:学校给我建个“家”         【字体:
留守儿童:学校给我建个“家”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766    更新时间:2017-7-31

“当别的孩子蹦跳着要回家,我们只能傻想:我们的家在哪儿?”舞台上,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留守学生的朗诵表演,道出了农村902万名留守儿童的心声。

 

  

如何填补留守儿童的监护真空,给他们一个有爱的“家”?近日,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走访了江西多所学校,试图寻找补救良方。  

在学校里建个“家”  

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学生孙素玲在学校有4个“妹妹”,因她在宿舍里年龄最大,所以被称为“大姐”。她很喜欢这个称呼,作为一名跟爷爷奶奶长大的留守儿童,孙素玲觉得,宿舍更像是她的家,“我们一起学习、生活、谈心,就是亲姐妹”。  

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大部分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了调整,一些走读式学校向寄宿制学校转化。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三中学校长黄文龙看来,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,所以,“我们没有按照三位一体的传统教育体系去划分责任,而是主动去揽责任,采取‘缺什么,补什么’的办法开始探索和实践‘校中建家’”。  

据了解,“校中建家”教育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方式,学生在校寄宿,把在家庭生活的部分时间移到学校,由学校及教师来完成部分家庭教育任务。以孙素玲所在的班级为例,8至10人为一组,小组中有男有女,一同就餐、劳动、课外生活等,同性同组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,每组安排一个家庭教育老师负责学生生活、劳动、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。  

“这样班级就成了一个大‘家’,寝室、餐席、学习小组组成了一个个小‘家’,让留守儿童在学习、生活和活动中能够感受到‘家庭’的幸福和满足,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遗憾。”黄文龙说。  

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 

但黄文龙也明白,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。那么,如何让留守儿童的家长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,是个难题。  

“一方面与留守儿童家长合作很困难,因为他们往往没有时间,也因教育水平、认知水平等原因没有能力去教育子女;但另一方面,有部分家长并没有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,没有重视子女教育的意识,有的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。”江西省弋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华说。  

  



文章录入:李玉蓉  责任编辑:周美娟 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网友评论: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数据载入中,请稍后……
    广告298X245
    >> 专题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