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您现在的位置: bet356官网 >> 学生园地 >> 心理辅导 >> 青春期 >> 正文
青春期家长的7个“不可为” 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【字体:
青春期家长的7个“不可为”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网络    点击数:2243    更新时间:2017-3-15
   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“想做自己”,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,多数情况不愿意顺着父母的意思走,因为孩子想告诉你:“我跟你不一样,我长大了,你没发现吗?”在这个时期有哪些行为是不受孩子待见的呢?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和孩子相处呢?以下七种行为,你一定要注意!

  批评孩子的行为

  有位学生去补习班补习,在公车上睡着了,老师打电话到家中查问,回家时妈妈便兴师问罪:“那么短的距离,你也睡得着……我早告诉你,晚上不要一直上网,那么晚睡。”

  虽然妈妈说得都对,但当父母赚到道理后,得到的却是小孩对你的不满。本来孩子应该责备自己,但因为被骂,他开始迁怒,将倒霉的气转到你身上,觉得父母也该负责!

  建议妈妈们换个角度想,改以奖励的方式,鼓励孩子解决补习不能准时抵达的问题,否则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形,小孩很可能被情绪带着走,坐过站就干脆不去了。

  批评孩子的朋友

  多数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问题,都会希望子女能保持距离。如果父母说,“不要与某某人交往,他会把你带坏”或“某某人简直是你的最佳损 友”,孩子不会觉得妳在关心他,只觉得:“妈妈在攻击我的朋友”,基于正义感,一定要保护朋友,对抗父母。“怎么大人都是这样,他只是不爱读书而已,并不 是坏孩子。再说,你不信任我吗?你觉得我没有判断事情的能力吗?”

  这时,如何沟通是妈妈的最大挑战,单纯的好心不表示子女听得进去, 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送给孩子,不妨换个角度和子女讨论:“如果你不能 稳住自己,就会害他被别人说是他把你带坏的。”当然,这样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,但仍要持续注意子女后续的表现,并适时地关心与提醒,才不会恶梦成真。

  纠正口头禅

  青少年多有口头禅,但只要父母一纠正,彼此沟通关系就结束了。

  我们可以对他的表达有所疑问,但不要直接反应他是不对的。例如:可以问他:“屁是什么意思?”“会不会被误解你很爱放屁?”或“你说‘屁啦!’是生我的气吗?”

  如果孩子偶尔脱口而出脏话、三字经,可能是同侪间流传的语汇,或自觉很酷,故意说出口。父母如果觉得听起来刺耳,不妨用经验和智慧接受挑战,不直接把孩子说的话当成是对父母的攻击。

  找寻适当时机,和孩子讨论:说脏话或骂三字经给人的感觉。

  如果孩子嘴硬认为,“不会呀,我觉得很酷!”千万不要继续辩下去,只要心平气和提醒孩子:这个家是大家共有的,家长有权利规范这个空间的“环保”标准,所以至少在22岁以前,不可以在家说粗话、骂三字经,以示对家长的尊重。

  至于将来他们为人家长,想规划什么家规,由他们自己决定。

  喜欢做结论

  父母提供经验分享时,最好让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,而不是将结论告诉他。当然,这需要过程和时间,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,让教化隐藏于无形,子 女通常会参考。若一定要子女遵循,子女就会问“为什么”,反而不会去想对自己有何好处,尤其是和妈妈关系亲密的儿子,此时会把妈妈看扁,甚至和妈妈对立。

 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‘想做自己’,只要结论是妈妈说的,为了证明自己能作主,也会有其它好主意,绝对不会顺着妈妈的意思走,因为小孩想告诉你:我跟你不一样,我长大了,你没发现吗?”所以妈妈要有更宽大的心胸来原谅孩子,承认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,否则日子会很难过。

  不信任子女

  愈信任孩子,孩子愈会让你信任。即便孩子曾吓唬妳:“有很多事我并没有完全告诉妳!”或妈妈担心孩子受到同侪影响,对孩子所说的话,还是要99%相信,千万不可坦言:“我觉得你一定会被谁影响。”

  当然,这并非意味着妈妈就不能查证,或再次确认孩子是否言行一致,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。例如:当发现孩子这阵子行为比较浮动,可试着关心他: 是不是发生什么事?”同时藉由电影或电视剧情谈论:“如何不受魔力的诱惑、“电影《魔戒》的主角为何将魔戒丢掉?他怎么做到的?”找到共同的话题点。

  偷看隐私

  为了解子女,有些妈妈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记,看了又担心,担心就忍不住去问,问了就穿帮,亲子关系因此破裂,得不偿失。其实了解对方的正当方法是学习如何沟通,例如:与子女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或失恋经验等,孩子只要心有所感,一定会发问或分享自己的想法。

  曾有个女孩提到,母亲送她最好的礼物,就是尊重她的隐私权。事实上,父母尊重及相信孩子,青少年会很感激,所以千万不要偷看他们的信件或日记。或许妈妈会想: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看看会怎样?但孩子的想法是:希望不受干扰,拥有一片自由不受监视的天空。

  维持良好关系比问清楚每日行踪细节更重要。“其实建立好关系,他们什么都肯跟你说。”所以面对孩子青春期时,父母应关心“如何让亲子关系不要断掉”,而不是“你做了哪些行为?”

  例如:当孩子沉迷电玩时,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网,或扣除零用钱,不让他到外面上网,就是指关心他的“行为”,但如果父母可以问孩子,沉迷是什么 样的心情?什么时候开始的?当时有什么事情发生吗?在逃避什么事情?我可以协助你吗?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窝心,了解父母是真的想帮助他解决问题。

  过度关心

  不要让孩子觉得妈妈的爱有负担。有位做老师的家长,每天都要等儿子放学一起回家,中午还会逛到儿子班上看他,让儿子备受压力,觉得受到监视,似乎成绩稍稍不好,妈妈都会第一个知道。


文章录入:周周  责任编辑:周美娟 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网友评论: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数据载入中,请稍后……
    广告298X245
    >> 专题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