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> 您现在的位置: bet356官网 >> 教师之家 >> 教育杂谈 >> 正文
[图文]“起跑线”的起点在哪里?         【字体:
“起跑线”的起点在哪里?
作者:罗日荣    文章来源:校长传媒的自媒体    点击数:771    更新时间:2015-4-27

     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曾经唤醒了众多家长的共鸣,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,什么都希望能从娃娃抓起,足球、舞蹈、钢琴、武术、奥数、英语、主持、美术等等兴趣班报了个遍,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不是在幼儿园就是在上兴趣班的路上,更不要说小学、中学生了,孩子们忙于各种学习,可以说是苦不堪言。于是有人就对于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产生了怀疑,他们认为:“人生是场马拉松,并不是短跑。起跑得再快再猛也不能保证在马拉松途中一直保持着强劲,也不能保证肯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。”文章在报纸上一出,又引起了众人的附和,这句话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

 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任专家、名人,似乎只要是名人说的就准确,似乎只要是专家说的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,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思考,也没有自己的主张。中国人也从来没有考虑马拉松和育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根本就不能拿来做比喻!让我们了解两个中国文化名人的真实的故事。

  第一个是胡适,胡适在母亲的影响下,八岁就读《资治通鉴》,十三岁就能熟诵四书五经。按照我们的想法,胡适之所以能取得后来那么大的成就,似乎就是“赢在起跑线上”。但是,胡适在他的《我的信仰》中写道:“我母亲虽则并不知书识字,却把她的全部希望放在我的教育上。我是一个早慧的小孩,不满三岁时,就已认了八百多字,都是我父亲每天用红笺方块教我的。我才满三岁零点,便在学堂里念书…每天天还未亮时,我母亲便把我喊醒,叫我在床上坐起。她然后把对我父亲所知的一切告诉我。她说她望我踏上他的脚步,她一生只晓得他是最善良最伟大的人。”

  我要说的第二个文化名人就是莫言,这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山东高密人,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辍学,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。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,他甚至看《新华字典》,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。后来,莫言的母亲在邻居手中买来了一套范文澜的《中国通史简编》,莫言靠着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,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。至今莫言依然认为《中国通史简编》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,莫言曾说:“我的

  母亲教育我,人要忍受苦难,不屈不挠地活下去;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。他们的教育,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,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。”莫言在他最该接受教育的年纪却远离了校园,不要说莫言赢在起跑线上,他连站在起跑线的机会都没有,但他一样取得了成功!

  我想,胡适与莫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和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,起跑线对于孩子到底有多重要?从两位文化名人的经历来看,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起跑线!起跑线不单单是什么书法才艺、唱歌才艺、跳舞才艺,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孩子的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,某著名歌星的儿子,小小年纪书法水平堪称一绝!但却因为强奸而踉跄入狱。如果一定要给人生划上一条起跑线,要想“不要然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我认为,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,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。



文章录入:廖丽面    责任编辑:周美娟  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网友评论: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数据载入中,请稍后……
    广告298X245
    >> 专题栏目